英国的《每日邮报》报道过荷兰的一项研究成果:他们将18名19-24岁的人分为三组,一组是静坐14小时,不运动,一组静坐13小时,剧烈运动1小时,一组是坐6小时,走4小时,站2小时,结果是:虽然后两者的能耗是一样的,但最后一组的胆固醇,血脂降低最多的。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:每天剧烈地运动一小时,并不能弥补静坐带来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血糖的负面影响,而用低强度活动来代替久坐的时间,这些指标却可以改善。
我有个朋友,有颈椎病,很严重,找个各种医生,各种办法都是好好坏坏的,后来有个机会喜欢上了走路,每天走一个小时,结果颈椎病居然好了。她很奇怪,走路只是锻炼腿部肌肉,怎么脖子上的问题也解决了?
道理很简单,运动提高的是整体水平,具体说,运动促生了气血,增加了气血的运行,很多在安静时候不开放的血管,运动的时候就开放了,以前因为血液过不去,或者因为血液中负氧不足产生的问题随之就解决了。而走路过程中,身体最大的肌肉群参与其中,对身体整体环境的改变也是最大的,包括颈椎乃至皮肤,都是运动惠及之处。
走路首先是为了保证能量的消耗,解决现在所有人能量摄入过多的问题,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建构肌肉,因为肌肉不仅能帮你塑形,它还是健康的“储备库”,间接决定着你对抗外敌时的免疫力。中医讲“脾主肌肉”,脾虚的人,身体各处的肌肉都是无力的:骨骼肌无力,会不任重负,人很容易;肠道肌肉无力,就会大便不成形;心肌无力,心脏泵血功能就弱,就会因为脑供血不足而经常犯困,头昏,心脏本身的功能也减弱,稍微运动就会胸闷,心慌……这些都是脾虚的症状,如果问这样的人,他们肯定都有缺乏运动的问题。
反过来,肌肉无力或者因为不运动而肌肉萎废失用的人,也更容易脾气虚,中医的脾气包括免疫功能。大家都有经验,身体再好的人,只要一卧床,抵抗力马上就下降,很容易感冒,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,这就是因为肌肉不运动导致脾气虚了,所以运动和脾气或者说和免疫力,是相辅相成的。
为此,坚持每天快走三四十分钟,所谓快走,是要以感到腿步的肌肉绷紧甚至有些酸累为度,非此你的肌肉就没有被锻炼,在走的过程中,尽量昂首挺胸,因为维持这个姿势也会要求身体其他部位肌肉绷紧,对这些肌肉也是锻炼。
之所以说肌肉是健康的“储备库”,还因为我们身体的40%都是肌肉,特别是四肢的骨骼肌,它们体积最大,所含的肌糖元数量也很可观,如果都动用起来存储血糖,血液中的血糖就可以降低了,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人通过运动可以降糖的原因。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肌肉储备,他罹患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少很多,就算不幸被击中,还可以用这些储备的肌肉的运动,来代替药物降糖。